经济安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安全 > 相关案例

相关案例

农林企业新模式:梅州名树名花名药种植基地

发布时间:2010-09-02

盛通选择了上山种植珍稀名贵物种项目,既是本身的盈利需求,也与当地的政策相呼应,还给农民的增收之路带来了希望,可谓一举多得。

“目前的产业需要社会的认知度,单做原材料的开发是没有前途的,就像王老吉一样,原浆的产值只有几个亿,但终端的凉茶饮品可以达到几十亿、上百亿的产值。未来的盛通也要走这条路。”

文/ 特约记者 董艳军 赵今朝

  梅州与广东省内其他城市具有十分迥异的地理环境——八山一水一分田。珠三角的崛起特别地引人注目,使得政府、专家把更多的精力用去分析和研究如何发展平原经济,进而制定出倾斜性的发展政策。如何发展像梅州这样的“山区经济”,走出新的绿色经济崛起道路?梅州市盛通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盛通公司是一家由侨眷和当地企业家共同出资兴建的公司,主要从事珍稀名树、名药、名花的种植和培育,在此基础上带动生态旅游、保健品的开发、工艺品的制作等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由此开辟出一条农林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除了自身的发展以外,公司还十分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经营上,将林区周围农民的增产增收放在重要地位,可以说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做一次双赢的探索。

 

项目的选择

  对于选择珍稀名树的种植和开发这一项目,盛通公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总裁李春秋是印尼华侨侨眷,原来主要从事化妆品行业,对珍稀林木的发展了解较深。他接触檀香木有30多年的历史,从商的第一桶金就来自檀香,他告诉记者,80年代初,他在香港做生意,发现檀香扇因其个性独特和纯和香味、高雅的形象极受欢迎,并经过认真的考察与市场调研,毅然进入这一行业,很快就做成了檀香扇业界的老大。后来转入了化妆品行业,但是对于檀香扇的感情一直没有忘却。在做化妆品时,李春秋发现相关原料的生产也很有发展的潜质,就想到做一些珍稀植物的种植。于是他对该行业做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考察,但是事情一直停留在计划阶段。近些年,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低碳经济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家也提出了发展三农经济,于是李春秋和他的合作伙伴们看到了这一行业发展的前景,下定决心进入。

  对于土生土长的梅州人吴华昌、李泉而言,放弃种植桉树转种珍稀林木则是一次事业上的重新选择。吴华昌和李泉以前从事桉树的种植。但是低技术粗放式的桉树加工利润越来越少,不仅所得甚微,而且桉树对于环境破坏很大,两人意识到:是要进行转变的时候了。在与李春秋的初次接触之后,三人一拍即合,下定决心做珍稀林木的种植和培育,由此成为盛通的股东和经营者及管理者。

  公司后来又加入几位股东,无不是看到了这个项目可发展的前景。杨文武作为公司进行技术指导的股东,有着几十年的实际种植经验。他在广西种植过该项目的大部分种类的珍稀林木,都取得了成功。作为沉浸日久的“老技术”,他深知珍稀林木的种植技巧和市场价值,因此在选择入股时也对前途充满信心。

 

项目简介

  盛通公司珍稀名树、名花、名药高科技产业化发展项目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文件精神,以整合农村林地为基础,大力发展国际品牌、特色品种,规模培养、立体开发、产供销一条龙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高效林业,生态旅游,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提出该项目以前,公司做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并积极响应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区域优势及本公司的科研成果,经过公司与镇政府、县政府、市政府的商榷,拟定了在松口、雁洋、白渡镇首先实验种植珍稀名贵树木,然后推广开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脱贫致富。

  该项目种植的名树有:优质檀香树、降香黄花梨、土沉香、缅甸柚木、格木、金丝楠、印度辣木、印度黄檀、铁刀木等,名花有金花茶等,其中多数是国家保护品种。穿插种植田七、半夏等植物,以充分利用山林空间。

金花茶茶花   檀香   铁刀木

 
  珍稀树木与普通建设用木的区别在于其潜藏的深加工价值。以檀香木为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转向富裕型,檀香木作为重要香料、药材及高级工艺雕刻品原料的需求量势必不断增加。2010年国内市场檀香价格已达到6000元/公斤,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檀香在种植的第二年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其嫩叶可以采摘下来做檀香茶。素有“檀香扇之王”的李春秋告诉记者,檀香全身都是宝,叶子用来做茶,在市面上严重缺货,就连根做的木雕都是十分昂贵的产品,再加上提炼香精和生产檀香傢俬等深加工项目,上山种檀香等于上山种黄金!

  以前梅州的山地主要是用来种植桉树,这种树生长快,但是对环境破坏严重,吸水很大,国家已经禁止大面积的种植桉树,以防止土地沙漠化。目前引进种植这些名贵物种是一次尝试,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珍贵名树能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该公司技术部门的杨文武项目总经理向记者解释,这些名贵物种都是亚热带植物,现在在我国的海南和广西部分区域有种植,但效果一般,梅州市的水分比较充足,气候环境比海南岛还要好,海南岛有台风,这里很少台风。引进过来以后,这些植物都表现出强劲的长势,甚至比原种植地还好。待记者参观到金花茶的种植基地时,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叶子的大小和高度,记者发现后成长的叶子宽大,色泽饱满,在阳光的照射下绿油油的,其种植效果极有可能会强于在广西的同类。

柚木         黄花梨

 

公司发展模式和规划

  中国农林企业很多,但是最终做大做强而为众人所记住的明星企业并不是很多,这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称号极不相称。究其原因,很多农林企业由于其过于集中原料的生产而忽视了相关下游产业的发展,最终丧失了对附加值极大的下游产品链的把握,陷入了发展的瓶颈。根据盛通公司的介绍,记者认识到,其实农林企业还可以探索出其它的发展模式。

  李春秋总裁仔细讲解了公司未来的发展路线。“首要任务是种植。我们先做1000亩种苗培育基地及1.5万亩幼林示范基地。再发展三十万亩。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各农户签订抚育管理合同,公司提供树苗和其他材料,农民提供劳力。”

  李春秋接着向记者解释免费提供树苗和其他资料的原因:很多类似企业都是采取农户购买种苗的方式,似乎农户掏钱出来,更能够提高种植的积极性。但在看过很多其它的模式之后,盛通公司选择了免费提供种苗。因为那些要求农户购买种苗的农林企业,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情况是农户对于免费的尝试更有兴趣,若要收费,可能他们都不会跨出第一步。所以先让他们放宽心,然后用种植之后丰厚的收益吸引他们,这样的方式应该更好一点。

  对于前期种植后期收获的企业,特别是盛通这类种植三十年后才成材出效益的企业来说,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前期资金回收的问题。毕竟前期要大量的种植,培育,提供技术支持,甚至购买种苗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巨大的投入会考验公司的资金链。很多企业就是倒在了即将盈利的时间点上,眼看着曙光就在眼前,可是资金一下子跟不上来,所有的布局付诸东流。在谈话中,记者发现,盛通公司对于这个困难早有预见,也胸有成竹。

  杨文武告诉记者,珍贵树看起来像是个长期项目,其实它也有短期盈利。像主打产品——檀香树木,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公司可以采摘檀香茶,收集的油脂可以做保健品,在中期,树枝可以进行深加工,十年以后,檀香种子和檀香花都可以提取精油,做化妆品保健品等。实际上是个以短养长的模式。在种植上采用大量间种和套种辣木、金花茶、名药、土沉香等,在两年内就会开始有收益。当然名贵树的年限越长越值钱,所以收益会逐年增加。再通过出售树苗、专用肥料和技术服务等赚取一定的收益。短期内公司就可以实现盈利,鉴于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几乎没有,公司完全不必担心产品的价格问题,所以几年内收回成本的概率非常高。

  在原料的种植上,盛通公司有着完整的规划,但是他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公司管理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未来的发展脉络。

  首先是走技术路线。种植培育和其他的深加工都要走高科技的路线。盛通现在已经和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进行了合作,对于各种植物的检测、开发都开始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最大限度的利用它们的开发价值。在技术团队的构建上,盛通正在招聘社会上相关行业的人员,主要是那些毕业的高等教育人才。先期成立的技术部,主要用于招收和培育技术骨干,对技术团队进行管理,并与相关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当然,技术部门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对种植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在未来,盛通计划发展出自己一套独特的产品线,这都是需要技术支持。如果有可能,盛通会争取做一个珍稀植物的博物馆,就建在梅州,博物馆里还囊括盛通的其他产品,与国内外相关公司、学者、专家进行研究、交流、交易。

  其次是发展下游产业。盛通的首要计划是做生态旅游。梅州山清水秀,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而珍稀植物都种在山上,将这些资源连接起来,完全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根据国家的规定,每开发一千亩的山林,就有五亩的权限进行建筑物的建造。公司的设想是做一些度假山庄之类的项目,山下的梅江边上也尽量利用起来,在岸边种上高大的泰国柚木,极具观赏性。游客可以江边漫步,山上住宿,自己种植采摘水果。再加上周围的红色旅游(指叶剑英故居)景点,生态旅游具有极大的潜力。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生态旅游只是副业,是顺带发展起来的,只要种植主业开展得好,旅游开发就不需要很大的成本。

  除了发展生态旅游,盛通还有其他的设想。比如提取生物活性物质来生产其他产品。由于所种植物的珍贵特性,它们之中含有很多有益成份,有的可以药用,有的可以做保健品,有的是化妆品的原料,这些都需要加工厂一一地提取出来,进行深加工。盛通现在已经在建厂做单体萃取这件事情。还有就是发展活性食品、化妆品。檀香木的香味可以保持很久,实际上还可以做工艺品,檀香扇就是其中的一种产品。吴华昌告诉记者,公司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布局,到部分珍稀植物全面铺开并有原料提炼出来时,这些副产品的工厂就不愁没有原料了。

  在经营上,盛通决定亲自来做这些相关行业,当然也会吸引合作者共同开发,但要拥有控股权。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于整条产业链保持足够的控制力,这样才能实现盛通效益最大化的设想。

  在营销环节,盛通将走连锁店经营模式。李春秋认为,在中国,自身的营销渠道是最重要的,若是单单依附于其他的营销网络,最终将会受制于人。而且盛通的产品链条很长,与其分散地进行销售,还不如拥有自己的产品专卖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扩大产品的集群效应,达到品牌的建设目的。

  铺这么大的摊子,需要相当大的资金量,很多企业当初也有很好的设想,但最后都是囿于资金的不足才不得不走上了缓慢发展的道路,盛通能否避免这样的现象还是个未解的问题。记者将疑问说了出来。李春秋表示,未来公司肯定是要融资的,目前已经投入了1.6亿进行前期种植,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进入资本市场。目前已经有几家投资公司愿意来进行投资,我们也在考虑。现在我们在想办法进行融资。当然有没有资金会决定发展的快慢,我们也希望政府进行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

 

发展自己,惠及农民

  今年1月31日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将三农问题放在重要地位。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近些年林业的开发也逐渐引起重视。有关专家认为,政府和企业在寻找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时候,不能只盯住常规的农业种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发林业和渔业,也可以改变种植的品种,走出特色的发展路径。各个省份、城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方案,防止千篇一律。这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企业也可以适当地承担部分责任。

  目前,梅州市政府提出“绿色崛起”的口号,制定出把梅州打造成为平安城、生态城、文化城的发展目标,大力开发山区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盛通选择了上山种植珍稀名贵物种项目,既是本身的盈利需求,也与当地的政策相呼应,还给农民的增收之路带来了希望,可谓一举多得。

  该项目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的农民致富。该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先建立实验基地,然后推广与农户的合作种植,在2012到2015年会扩大到十万亩的面积。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名贵树木长期经营抚育管理合同,在经营期限内公司租用土地,所有产权、林权收益归公司所有,农户则得到土地租金、抚育管理费以及劳务费、原料产品增收和利润分配等应得收益。

  李泉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他的叔叔今年六十多岁,在他们基地工作,一个月可以挣到1400元左右,而他的儿子在梅州市打工,一个月只有1200元,还要支付房租、水电费等,最后所剩不多,这表明他们的项目能吸引年轻劳动力的回流。公司还实行激励农民的政策:如果一个月做了26天,就多发1天的工资;如果做了28天,就多发2天的工资。哪怕平时的散工,都会有55元/天/人,其中农民实际得到45元/天/人的待遇,再加上5元的餐费补贴和5元的交通费补贴,因为公司是用专车把工人送到山上工作。

  公司每年支付给农户基础数2000元/亩以上的基本收益,分三个部分支付:1、抚育管理费1000元/亩(含肥料费用),农户按公司规定的种植任务完成后6个月后验收合格,则支付给农户500元/亩,当年12月底前,验收标准达标后再支付500元/亩,未达标的按一定比例扣付,超过标准的按一定标准奖励。2、农户按公司技术要求种植,且上缴达标林木原料产品任务完成后,公司给农户产品增收部分按回收价折算,每年农户增产收益600元/亩以上,农户的收益随树木生长逐年递增。3、农户还可以享受公司设立的新农村建设基金,公司在回收产品利润中提成400元/年/亩给农民做积累基金,此基金5%是给政府有关部门作为管理费,另外5%是给村委会协助管理费用,其余90%归农民所有,当农户基金账户积累达到15万元,公司将统一投资建设相应的房屋、道路、水电、水池、自动化喷灌等基础设施,按照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来改善农户生活水平。每户农民可以承包15亩以上的山地。

  吴华昌认为,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这可以使得当地的农民收入比种柚子提高十倍左右。在参观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有一位头戴草帽、皮肤黝黑的随行人员,他就是承包公司这片山地的农民,他一路上热情地给记者讲解这些幼苗的生长和防护,俨然一名技术人员。记者问到这个项目给他带来哪些好处的时候,他笑着说:“前面那片房子就是我的家,这片山地是我承包的,平时工作很方便,收入比出外打工还要高,当然很好啦,我都可以雇佣一些农民在我这做散工,还有好多农民想来这里工作呢。”

  李春秋告诉记者,随着深加工项目以及生态旅游项目的上马,以后还会提供给当地人更多的就业机会。生态旅游中的农家乐项目预计明年就能上,到时候当地农民家里产的鸡蛋、青菜就可以卖给游客,这也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面临的挑战

  提到即将面临的挑战,杨文武从技术角度上认为,目前的林业人才较为缺乏,而相关的管理人员也成为急需的人才。

  李春秋认为,目前的产业需要社会的认知度,单做原材料的开发是没有前途的,就像王老吉一样,原浆的产值只有几个亿,但终端的凉茶饮品可以达到几十亿、上百亿的产值。未来的盛通公司也要走这条路。

  至于他们希望的政府支持,则首先是对于林业产业安全的确保,其次是对珍稀林木这一产业链给予一定的宣传,然后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支持。

 “当然,”李春秋说道,“政府可以根据区域的优势对我们这个产业做一些产业区域化的规划,对我们的发展和梅州三农的发展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经济安全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对于政府的扶持政策,李春秋也坦言:“在目前看来,我们所需要的政府支持可能很有限。因为林业经济是一个长期的项目,需要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到效果。但是现在政府的规划顶多在10年之内,而且官员的任期也在几年之间,面对GDP的硬性考核指标,政府很难将目光集中到林业产业当中。不过,我是乐观的。相信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政府的注意力也会慢慢转移,低碳环保产业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上一个: 林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新路 下一个: 暨南大学经济学刘金山教授:“我的未来谁做主?”-资源安全与广东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