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安全 > 相关案例

相关案例

产业转移面面观

发布时间:2010-06-06

/ 特约记者 赵今朝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乃至广东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珠三角与香港组成了一种“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所谓“前店后厂”是指珠三角乃至广东省作为产品的加工、制造、生产基地,香港作为产品的出售、出口和销售地,利用其港口、先进的机场和物流产业把产品出售到世界各地,其中珠三角作为一个加工工厂,香港作为产品出售的商店,这种合作模式使得珠三角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当然,有一个疑问就是珠三角的制造业产业是哪里来的呢?答案是主要通过承接香港的制造业产业转移而来,即获得了香港的资金支持,又能充分利用珠三角的廉价劳动力,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扩大生产和市场。

    如今,由于珠三角的制造成本(租金、地价、水、电、交通费用、房价)逐渐上升,许多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不适宜在珠三角生存,面临着寻找新的适宜该产业发展的地区或者省份。而且珠三角经过长足的发展之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需要进行产业升级以适应国际市场对高技术含量、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争取在世界经济的下一轮增长浪潮中分得一杯美羹。

 

“产业转移的简介”

    产业转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产业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但实际上,产业转移不只发生在国与国之间,同时也可以发生在一个国家的内部,例如广东可以对广西进行产业转移,广州可以对梅州进行产业转移等等。可以这么说,产业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些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一般是相对发达地区的产业向相对不发达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某些产业在相对发达地区受到资源的限制或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而失去发展优势,急需转移到资源较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寻求进一步发展。所以产业转移主要牵涉到两个方面:产业转出地和产业承接地。为了能更为立体地理解产业转移,可以加入学者们的观点来看待广东的产业转移现象。

 

“产业转出地政府的高度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产业转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广东的“双转移”战略。“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时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地区转移,是珠三角地区跟欠发达的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之间的双向交流。全省部署“双转移”战略的目的在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广东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消耗高、附加值小,普遍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这种依靠不计能源资源消耗、不计环境代价、不计劳动力成本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制约广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东提出“双转移”战略,就是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腾笼换鸟”,腾出发展空间,培育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2008年5月24日广东省政府发布的2008年第4号文件《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改善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推进‘双转移’是关系广东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破解广东发展难题的有效办法。”

 

“产业承接的现实情况”

    广东省的产业转移不只是在省内展开,周边省份的相关城市也积极加入和争取吸引更多的广东省的企业在本市落地生根。可以看到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纷纷构建产业承接基地示范园,希望吸引更多的产业转移到本地以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记者跟随暨南大学港澳特区经济研究所组成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广西梧州市”课题调研组进行产业承接现状的调研,并与梧州工业园区的领导进行座谈。梧州工业园区作为广西省的省级开发区,专门为承接广东的产业转移而尽力打造的。此工业园区建于2002年,目前已经有9个年头,可以说园区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面积为5万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引资68家,其中广东、香港的企业居多。去年产值12.1亿,本地财政为6100万。从2005年开始高速发展,园区准备打造成制药(中恒)、纺织(运动服代工)、日用化工(田七)、新材料(高科技)的生产基地。其中“中恒集团”作为该园区最大的产业承接对象,主要承接今后发展前景好,与当地社会和谐发展的优秀企业。

    在对园区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的时候,园区领导是这样描述的:优势有(1)政策方面,当地和广西省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例如土地的租金降低、产业进驻前两年免税等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所有的工业园区都有类似的优惠政策。(2)梧州火车站的全力打造,为梧州构建立体的交通网络,便于企业的进出口。(3)水路。目前西江流域正在打造亿吨黄金水道。我们知道水路是最节省运费的运输方式,所以此项目的上马有利于增加梧州的优势。另外电力、劳动力相对于珠三角非常便宜。(4)靠近东南亚市场。广西的南宁作为东盟合作的桥头堡,这也可以吸引企业为了开拓其他国外市场而前来投资。在劣势方面有:(1)由于距离广东太近,许多年轻一代劳动力不愿意在本市就业,因为珠三角的工资高,所以存在严重的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2)“五金”方面不健全,不能给当地的劳动力、企业提供保障,增加了投资风险。(3)产业配套不足,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服务方面。产业进来以后要自己发展前向和后向产业,这些就大大增加了产业转移的成本。梧州市的金融体系落后,不能给予当地企业应有的支持。另外广东省政府也是全力引导珠三角产业向广东的两翼和山区转移,这也影响了梧州市的产业承接效果。所以园区领导最后觉得他们能做的就是完善配套设施(商业、交通、服务),努力提升园区的服务标准,提出了“园区保姆式服务”的理念,就是园区要努力为转移来的企业进行一站式服务。

 

“专家学者眼中的产业转移”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和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问题的同时爆发,使得受害最深的珠三角地区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广东地区实行适度产业转移。在2008年的“全球视野下的广东现代化之路”论坛上,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捷教授指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并建议广东实行适度产业转移。“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剩余向劳动力短缺的转变的转折点,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由传统农业部门不断向现代部门转移的工业化过程。随着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逐渐转移,滞留在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之日,就是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之时。张捷院长说:“中国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大量利用外资和国际市场而发展起来的外向型工业化。由于外资大多聚集在沿海一带,聚积的剩余劳动力都集中在西部地区,这就增大了劳动力转移的成本,许多西部的农民不愿意背井离乡来到沿海地区。另外,由于外资的大量集聚加快了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增加了大量服务业的就业机会。这样,更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国内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发端于沿海地区并蔓延全国的劳动力短缺不是暂时现象,而是“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征兆,是劳动力供求正在发生扭转。劳动力短缺倒逼企业提高工资,同时珠三角地区各种要素价格上涨较快,居民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生产成本迅速上升。一方面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承受不了提高的生产成本,失去竞争优势就必须向其它地方转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移势在必行,但是学术界专家也担心产业不合理转移存在巨大的风险。正如广东社科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梁桂全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着整个广东经济的大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速度过快,后续产业又不能及时补缺的话,可能会使广东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可见,广东目前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双重困境,只有为珠三角淘汰的产业找到合适的生存之地,广东省才能顺利进行“腾笼换鸟”。为了避免广东陷入产业转移出去了而又没有吸引到新的高科技产业,专家们还是认为产业转移要稳步前进,这样才能有利于广东经济的安全发展。

 

上一个: 低碳经济与广东能源安全 下一个: 浅议反倾销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