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左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胡怀邦、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滙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欧智华、德国联邦银行执行委员会成员东布雷出席“亚洲金融论坛”/大公报记者麦润田摄
一年一度的“亚洲金融论坛”昨于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金融机遇与挑战成为各界焦点。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胡怀邦出席论坛时预期,未来五年内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额或达1500亿美元(约11700亿港元),希望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关项目,同时加强各国际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大公报记者 吴涵宇 李永青 王嘉杰
自2014年至2016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向该等国家的投资额逾500亿美元。胡怀邦预计,中国在未来五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将超过2万亿美元,投资则会突破1500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中心,促进区域及世界经济的作用不容小觑。
善用香港枢纽优势
胡怀邦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亦加大对铁路、港口、机场、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仅有助带动有关投资和就业,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创造了条件。
国开行早前与香港金管局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促进办公室(IFFO),并发行专项债券,冀发挥香港的枢纽优势。该行作为中国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截至2017年底,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承诺贷款超过2500亿美元,贷款馀额逾1100亿美元。
胡怀邦提到,该行最近发行首笔主权国际绿色债券,支持“一带一路”相关的绿色产业项目。他希望未来能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通过PPP等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同时深化同业合作,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IMF冀避免债务危机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行长及董事会主席金立群则指出,在衡量“一带一路”有关项目融资时会综合多种因素,其中财政状况稳定、符合环保要求、当地居民认可是三大核心指标。他续指,亚洲的基建项目投资体量庞大,冀加强亚投行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从而降低成本、分散风险。
金立群认为,中国是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支持的受惠者,而现时中国发展日趋成熟,亦期望通过亚投行支援更多地区,但遭外界误解或过度解读。他强调,尽管中国目前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处于领导地位,但无意插手所有领域,亦无需扮演领导人和控制者的角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David Lipton)表示,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联繫紧密,有关贸易甚至对全球GDP贡献达80%。他肯定“一带一路”倡议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建设投资,不过同时提醒,通过借贷发展经济难免增加当地债务负担,不排除跌入新的债务危机。
来源:大公网
责任编辑:唐曼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