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安全 > 相关案例

相关案例

产品专业指标认证的发展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发布时间:2011-07-13

一、国际管理体系认证与产品认证的发展趋势

认证活动从二十世纪初算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英国、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开展的较早,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由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的成功,推动了认证认可活动蓬勃开展,使各种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实验室认可等,成为国际贸易、合作与交流的先决条件。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个时期,各种认证发展很快,其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变化。

从产品认证来看,上个世纪初开始到70年代末,各国进行的认证主要是产品认证。是对产品全部质量性能指标的合格(符合性)认证,其中包括产品的安全性,后来发展到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单独地认证。可能正是从产品安全性认证得到启发和经验,各国逐渐认识到产品专业指标认证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采购商们对商品的安全性、绿色指标、有害痕量、农残、药残、重金属含量、电磁兼容、节能性等越来越重视,因此国际上对这种专业指标的认证应运而生,发展到今天专业指标的认证已经相当广泛,如日本有700多种认证标志、德国有300多种认证标志,大多是这类认证。

结论:二十世纪初开始的产品合格认证,八十年代开始的管理体系认证(ISO9000ISO14000),已经从产品通用指标的认证或通用的管理体系认证,发展到对专业指标的认证或专业管理体系的认证。在这种发展和转化过程中认证认可对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就是为什么国际上这么重视产品专业指标认证,也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专业指标认证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认证向产品专业指标的广泛发展,对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人身健康与安全,促进国家经济的安全和协调运行,以及维护良好环境和生态平衡会带来明显效益,但是它也给国际贸易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具体反映出下列不利影响:

1、产品专业指标规定的严格,要求高,难以通过认证。例如,美国“能源之星”对电视机的节能性能要求规定为:待机能耗1w,而我国规定为3w,除了像志高、海尔、长虹、美的等一些知名厂家能达到1w的要求以外,许多厂家还达不到3w的要求。如果要达到1w要求就必须改变供电电路,增加元器件,因而提高成本,势必降低竞争能力。所以待机能耗就成了影响我国电视机、传真机、打字机、复印机等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农产品也是如此,例如欧盟对蜂蜜中氯霉素的含量要求不许超过0.1ppb,这就相当于10万吨蜂蜜里不能含有1氯霉素,给出口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2、专业指标规定的多,为达到要求牵涉到专业设备的改造,工艺水平的提高,甚至工业基础的变化。例如,出口自行车要进行BAA认证,自行车安全标准融合了法国NF、德国DIN和日本JIS等国家的工业安全规范,单是安全性能就规定了45项指标,对我国这样一个自行车大国的出口造成了严重障碍。再如,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对农药残留量的规定:美国有8669项,日本有9052项,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仅有484项,因此我国的农产品很难通过这些国家的认证。

3、专业指标根据需要动态调整,有意限制进口,建立起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例如,美国对进口的中国机械和电动玩具的设计结构、材料、电镀或涂层、颜色、标签、包装、发出的声响和灯光等,都有明确地规定,这是合理的。但是,这些规定的要求却经常变化,例如欧盟为限制茶叶进口,将农药残留量从原标准的29种增加到了新标准的62种,有的含量要求甚至提高了100余倍;有些变化是突然的,使出口商毫无准备,措手不及。例如,日本对进口中国大米的检测从49项指标突然增加到123项,根据其需要筑起了难以攻破的壁垒。

4、许多产品专业认证指标已经纳入了法律或作为法律的依据。例如,20067月欧盟(EU)将实施RoHS指令,限定电子电气产品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和聚溴联苯等有害物质含量的6项指标,日本立即作出响应,颁布了电子电气产品所含有害化学物质的信息明示制度。这些认证指标和标识制度的实施,无异会增加电子电气产品进入欧洲和日本的难度。再如,欧盟于2006年实施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ACH)法规,将使我国向欧盟出口的数千种化工产品的成本增加5%,使一些企业甚至会退出欧盟市场。美国、日本纷纷效仿,建立检验注册制度,这无疑给国际化学品市场筑起技术障碍。

5、产品专业认证指标的制定,往往与这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地理、气候等)、惯例、产地等特定因素相关,因此,这种指标一旦规定,其他国家不容易达到,就筑起了不可克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例如,对一些农产品、食品、药品、水产品、服装的规定,特别是在无公害食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等方面的要求更是严格,正成为我国上述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6、产品专业认证指标的制定与检测是以高水平的检验和实验条件为基础。例如,动植物产品、生物制品、农产品、食品、药品的生物安全实验,发达国家已经有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许多国家尚不具备这种高技术高级别的实验条件,在认证检测结果的确认上没有发言权,完全听命于别人。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不具备这种条件的国家就会成为不可跨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上述不利影响随着产品专业指标个性认证的不断广泛和深入的发展,对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会越来越显著,越来越深入。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

为了克服或减少上述不利影响,各国均根据本国的特定条件采取相应措施,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可采取下列措施:

1、要充分利用标准手段冲破贸易技术壁垒。技术标准,是国际贸易中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的制订多为发达国家所把持,发达国家是游戏规则制订者,置发展中国家于被动地位。争夺游戏规则的制定权、控制权,如果目前做不到,也要争得发言权。应采取“跟踪、深度参与、主导制定”的策略,逐渐掌握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动权。

2、充分发挥WTO/TBTWTO/SPS两个咨询点的功能和作用。应充分利用WTO/TBTWTO/SPS咨询点的窗口作用,收集相关信息。按WTO的要求,各国的WTO/TBTWTO/SPS咨询点,即要向WTO总部进行通报,同时,又可从总部获取来自其它国家相应的通报。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了解各签约方的政府、工商、经贸团体采取的技术壁垒的细节,为国内企业提供服务,特别是可通过因特网上进行咨询,充分利用这个渠道,及早地得到其它WTO成员制订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的信息,及时有效地提供市场准入信息,尽早采取措施,达到对方的相关要求。

3、建立协助出口商克服贸易技术壁垒的咨询和信息服务机构。为了成功地出口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已变得相当复杂,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特别是一些地方法规和技术规定涉及范围很广、技术复杂。例如,海尔为了扩大欧洲市场,急需了解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法规、标准、检验规程、认证审批及确认程序等180多项,最后由深圳有关单位完成,解决了海尔的急需。目前,我国除上海、深圳外其他地方均没有做或做的不好。必须建立出口企业的信息网络,及时、全面地收集和研究发达国家以及我国贸易伙伴国的标准、技术法规、检验规程、合格评定程序、环境措施,准确地掌握动态,以便及时采取应变策略。

4、研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技术壁垒状况,提出对策建议。美国、日本、欧盟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技术壁垒问题十分庞杂,都要搞得清清楚楚,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要抓住重点,抓住我国主要出口行业、出口产品,按行业或产品分类,研究主要贸易伙伴的有关技术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主动与其接轨。当前应重点考虑的是食品(肉类制品、茶叶、水产品)、玩具、鞋类、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等。对“CE”标志,当前重点应放在玩具、电磁兼容、机械等几个方面。例如,欧盟指令89/392EEC91/368EEC93/49EEC,这些指令95年强制执行,当时,我国最大的两家叉车生产厂,便服叉车总厂和宝鸡叉车公司准备一年多未获“CE”认证,其产品不能进入欧共体市场,损失近1000万美元的创汇收入。此外,要研究新指令,如即将实施的RoHS指令。

5、建立我国自己的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许多大公司的产品,纷纷在我国“抢滩登陆”,这固然有利于促进国内产品加速更新换代,但同时也大量地蚕食中国名牌,挤占国内产品的市场份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消减,将会使外国产品更多进入中国市场,可能对我国相关市场、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据报载,国外的胶卷、钢材、新闻纸、成品油、汽车、机床、发电设备、程控交换机以及农产品、食品等产品向国内市场低价倾销,不仅使中国的传统产业受损,而且,对一些新兴产业和幼稚工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要加强对重要商品进口的监督,充分运用国际通行做法,合理保护国内市场和企业生产。要进一步明确规定那些领域和行业允许放宽外商进入,哪些领域和行业做出必要的限制。西方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对我国实行反倾销政策,我们要运用国际通行办法合理保护国内生产。

6、大力提高我国进出口市场检验检疫的水平。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冲破国外技术壁垒和国内市场保护的双重挑战。据统计,近年来有些产品主要口岸的退货增加了39倍,最高的增加了12倍。我国蔬菜、蜂蜜、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也纷纷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严重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进口物品种类与数量大量增加,在一些技术领域,由于我国部分产品进口检验检疫标准较低,或缺乏快速检疫检验设备,使部分进口在一定范围内对国内市场和产业造成冲击。因此,为合理地规范和保护国内市场。急需强化对进口产品的有效监控。

国外发达国家利用高技术的检测手段来对付发展中国家,我们也应该为检验检疫提供高技术含量的技术支撑,无论从促进出口和保护国内市场都需要大力提供检验检疫的水平和能力。

7、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在研究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时候,一方面要善于充分地利用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这些双刃剑来推动出口,并合法合理地保护国内市场。但是,关键的还是要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出口出得去,进口挡得住,难度和差距最大的还是产品质量和档次问题,许多产品的可靠性有待提高。加入世贸,我们面临着各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方面是来自游戏规则的挑战,另一个方面来自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的挑战。

8、促进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从质量体系认证来看,许多企业对体系认证比较重视,除了要继续重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外,目前,ISO14000认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开始,一些跨国公司或政府采购,逐渐对供应商提出有关环境认证的要求,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已纷纷制定计划,要求所属公司和供应商必须限定时间内通过认证。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和环境产品认证,这种被称为“绿色战略”的认证,被认为是打破贸易技术壁垒的“绿色通行证”。

ISO9000系列标准衍生出来的行业或专业的质量保证要求也应高度重视,此外,还有世界卫生组织为药品生产企业制定的生产企业制定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企业质量管理良好行为规范》(GMP)和为确保劳动者职业健康和安全提出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等等,这些在国际贸易中都是需要注意的。

从产品认证来看,应让更多的企业获得国外有权威的机构的产品认证,特别是产品的安全认证,这样,有利于产品的出口。美国目前有55种认证体系,包括产品安全认证—UL认证,军用MILFCC等。自199611日起,欧盟各国海关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日本的JIS认证涉及土木建筑、机械、电器、汽车、铁道、船舶、钢铁、化工、纺织、矿山、医疗器械等几十个行业。

从检验实验室来看,当前,特别要注意培育检验市场,积极争取更多的检验机构与国外有权威有影响的检验机构合作,争取成为其代理,受理委托检验,下厂验货、产品认证等业务,有利于企业消除技术壁垒,促进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区域性组织的有关标准、认可、认证和检验实验室的互认活动,争取签订各种类型的多边和双边的互认协议,既可减可重复检验、重复认证、重复收费,又利于冲破贸易的技术壁垒。

9、建立贸易技术壁垒的预警机制。鉴于技术壁垒,不仅涉及诸多技术问题,而且涉及行政管理问题,技术性、政策性很强,一般出口企业往往不甚了解,因此也提不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在这方面,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协助企业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扩大出口。同时,我们应研究冲破贸易技术壁垒的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目前重点应考虑食品(肉类制品、茶叶、水产品等)、玩具、鞋类、机电产品和服装等。

在进口方面,对我国产业造成损害,或对国家安全,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造成损害的,要建立“进口警报”机制,对来自他国的风险和潜在的危害进行防范。一是要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并对其进行评估;二是要由专门机构进行筛选,确定影响的程度,发布预警通报,予以防范;三是迅速向有关企业和消费者发布通告,规避风险。这项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协同配合。                    

上一个: 浅议我国的贸易安全问题 下一个: 金融能否立国?——金融安全及其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