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推动区域经济接轨世界 粤港澳打造世界级湾区

发布时间:2017-04-11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今年首次写进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入列中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打破现有行政壁垒,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经济新体制,打造一个比肩纽约湾、东京湾、旧金山湾的世界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九座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表示,这些已具备包括基础设施、经济规模、产业特点等基础条件的城市群,

必须克服区域内原始创新不足、创新资源未能实现共建共享、创新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以及跨境基础设施衔接不够通畅等挑战。

北有雄安新区助力的京津冀一体化、中有长江经济带、南有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版图日趋清晰。

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背后是各自的使命与机遇。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除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还重在打破现有的行政壁垒,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经济新体制,目标是打造一个比肩纽约湾、东京湾、旧金山湾的世界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一词,今年首次写进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式被列入中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在中国力图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化进程中地位的背景下,规划粤港澳湾区是中国加速融合世界、参与国际合作的又一个试验。

从“地区”提升为“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参考世界其他大湾区的经验,粤港澳被认为已经具备基础条件,包括城市群、基础设施、经济规模、产业特点等,能够从“地区”提升为“湾区”。

经济体量居世界第三

在湾区基础设施建设上,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李静称,将整合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内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基础设施资源,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横跨粤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将在今年底通车,连接深圳与中山的跨海大桥深中通道,预期2024年建成。

从经济体量来看,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为1.36万亿美元(1亿9035万新元),仅次于东京湾区与纽约湾区的1.8万亿美元和1.4万亿美元,不过,在经济效益与创新能力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还是与其他湾区存在不小差距。

产业结构上,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形容,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港澳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在90%左右,而珠三角九市的制造业基础雄厚,已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对标世界级还有明显距离

尽管具备基础条件,但要跻身世界级的湾区,粤港澳地区显然还有一段相当曲折漫长的过程。何宁卡也表示,对标世界级湾区和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区域内原始创新不足,创新资源未能实现共建共享,创新潜力尚未完全释放,跨境基础设施衔接不够通畅等。

湾区城市群强调融合与发展,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仍然是彼此间的交融与合作。粤港澳三地近年一直推进更广泛更深入地合作,并有“大珠三角”“九加二”“自贸区”等发展概念与规划作为支持,但三地各自为政的现象还是相当突出,除了体制机制的障碍外,三地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公共服务、社会观念与消费水准也都有明显差异,要实现湾区的“城市一体化”,绝非易事。

谁可当大湾区龙头

“湾区”概念的提出,显然意在消除粤港澳三地融合与发展的障碍;竞争还是合作,湾区的建设与推进无疑是要强调后者。

在中国过去30余年来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城市竞争一直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广深之争”便长期是坊间乐道的命题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谁将会是未来湾区的龙头城市,令“广深之争”以及“广深港之争”再度浮出水面。

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显而易见的湾区“龙头”不同,粤港澳大湾区的局面是广深港各有强弱。广州是华南政治与文化中心,深圳在科技创新能力上领先华南,而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与贸易中心,不过,香港近年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也在减弱。

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对于广州的定位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重要的核心城市、国际商贸核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但随着原中共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今年1月正式出任广东省长,改变过去多由广州市委书记接任省长一职的广东官场惯例,外界也认为,在高科技方面掌握更多话语权的深圳市,在华南版图中的地位发生了微妙改变。

林江:湾区龙头制度可创新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接受《》采访时指出,要突破粤港澳合作的瓶颈,当前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是由谁来做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龙头。

林江指出,目前的一种思路是学习纽约湾的模式,即形成一个明显的湾区龙头,而如果一定要有一个龙头城市,那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是合适的选择。

但他也表示,在当前珠三角的格局下,这一模式的难度较大。在香港回归初期,相关争论还不明显,但最近四五年以来,深广赶上香港的说法越来越多,“让香港来充当龙头,其他城市可能不服气”。

另一种思路则是学习旧金山湾的模式,即有一个湾区存在多个龙头。林江指出,深圳目前已具备了硅谷雏形,但单靠深圳的自身发展还不足够,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将助力“中国硅谷”在区域的形成。其中,广东省会广州人才集中,交通发达,香港与国际的接轨程度高,中间还有珠三角形成的庞大企业群,如果不同城市发挥各自优势,广深港一带将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走廊。

“与其争吵不断,倒不如采取旧金山模式”,林江说,粤港澳大湾区存在超过一个龙头,同时发挥作用,各自亦有角色可以扮演,也是一种制度创新。

陈恩:龙头应由中央主导协调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恩则认为,广深港三地不要争龙头,应由中央政府来主导与协调。陈恩受访时告诉《》,大湾区的规划建设是国家行为,超出了珠三角与广东省的范围,而广深港也各自有发展优势与基础,未来将以何种模式规划湾区的发展,以加强三方的协调合作,促进相关机制的形成,还需要进一步统筹。

 

 

来源: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唐曼玲

上一个: 中美元首会晤开启合作共赢新篇章 全面经济对话、外交安全对话机制率先同步启动 下一个: 《对外投资与风险蓝皮书》发布——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