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安全 > 相关案例

相关案例

谁“解”民营企业融资难?(作者:贺亮/实习记者)

发布时间:2011-11-10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06月底,全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数为1089.8万户,其中,中小民营企业户数为1078.9万户,占总数的99%。然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却仅2.9岁。咋一看,数据反差如此之大,颇叫人感到讶异,但行业里的人都清楚,在民营企业面前,仿佛存在着一扇玻璃门,透过它,能看到未来的美好,只是在现实中,一直无法穿越。这扇“玻璃门”就是我们常说的“融资难”。

融资难,难于上青天

说起广东省民营企业融资难,不得不提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大量外贸型的民营企业破产倒闭原因在于订单量大幅度下降,企业无事可做。但这并非全部的事实。资金断裂是比订单下降更卡脖子的致命事。谈起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胜达玩具厂董事长周志明说,经济形势不好,购买原材料只能现金交易,不能延期兑现,企业资金周转严重不灵。如果说订单减少,企业还可以撑一段时间,但资金链一断,企业就会猝死”。资金濒临断裂,融资困难,成了金融危机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危机。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一些出口外向型民营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绝境,而后来刺激内需的措施又明显是偏向国企,一时间,地方政府纷纷改变态度,转向根深腰粗的国企,一些民营企业在信心上颇受打击;几乎与此同时,国进民退的声音不绝于耳,它为民营企业融资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东莞市樟木头镇以外向型中小企业为主,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该镇对300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有64家企业缺乏流动资金和发展资金3亿元。该镇主管外经贸工作的副镇长徐鸿飞介绍说:外资企业在国内银行根本不可能贷到款,而内资中小企业要贷款审批手续严苛且时间较长,我们只好向商业银行求助。为了帮企业贷到款,我们常常跟银行磨破了嘴皮。”

当然,民营融资难的问题并非金融危机才有,民营企业的一个“小”字就早已注定了这种“难”的现状。民营企业规模小,资产少,经不起大风大浪,银行担心它突然出问题,所欠贷款最终由自己买单。对此,刘光基感受颇深。1993年,他在给自己卖种子的店铺起名字时,刻意用了蔬菜良种技术推广站这样一个非常国营的名字。没办法,当时你要是私营的,就没人相信你。现在已经是上海种都种业公司董事长的刘光基回忆当时的情形时如此地感叹。

最近电视上又有关于广州服装加工企业陷入了危机的报道。但这一次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危机有些不同。北京市证监局副局长孙才仁解释:“上次危机是没有订单,这次危机有订单做不了,因为原材料价格涨了。”其实,这是大部分民营企业发展都曾面临过的尴尬局面,有心无力,壮志难酬;融资难也仿佛成了民营企业永远无法跨越的一道天堑,想前行却无“桥”可通。到此,前面提到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足三年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信贷险,险来顾虑多

众所周知,中国是以信贷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信贷银行的资产占整个中国金融资产的80%左右。近几年来,通过国内金融机构的多方努力,加上各商业银行围绕拓展民营企业金融业务在信贷政策、新品开发、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等方面的有益创新探索,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所改观,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是民营企业急需融资输血,一方面是中央要求切实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力度,但作为银行方面仍然表现出要救急更要自保的重重顾虑。

为了对储户负责,导致信贷银行的本性是嫌贫爱富,爱大嫌小,追求绝对的低风险,而中小企业贷款前期评估风险大、贷后管理成本高,尤其是小企业12%左右的不良贷款率也仍然高于整个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据银行业内人士表述:“一笔500万元的中小企业贷款和一笔5亿元的大企业贷款,收益相差100倍,但耗时费力却差不多。实际操作中,由于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得不反复核实其库存、用电等情况,操作时间往往比大企业贷款还长!”而且,民营企业贷款大多用于生产过程中去,没有足够资金买地建厂房等固定投资,缺乏融资担保的物品;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松散,财务报表等不规范。再加上行业偏见,民营企业贷款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许多专家认为,因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总体风险大,死亡率高,银行要对存款人负责,不可能把大量资金投入高风险领域。而且中小企业普遍信用程度低,企业主偷漏税普遍。而更重要的是,由于普遍缺乏抵押物,相对于给大企业放款,银行给中小企业放款势必导致额外风险。显然,信贷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贷款,也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 

以信贷银行为主体的中国金融体系,成为中小企业窒息死亡的首要原因。而我们目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时,依然坚持以信贷为主,诸如设立各种类型的小银行,推行各种方式的小额贷款,依然没有脱离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老路子。中国虽然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由于数量少、服务范围有限,难以满足需求。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

每一个大企业都曾是中小企业。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就会失去很多未来的大企业。要使中小企业重新获得活力,要使中小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重新迸发出来,还是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方面予以关注和倾斜。

担保行,雪中来送碳

关于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办法,国外存在许多经验与惯例。如美国,早在10年前中央银行就提出鼓励各商业银行多贷款给中小企业,并专门设有联邦小企业行政管理局,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问题。其中,为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担保是联邦小企业管理局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般情况下,政府能提供高达贷款总额75%80%的担保。又如日本,通过国家出资建立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来向中小企业发放长期贷款,利率比民间商业银行低2%~3%。此外,日本还建立了专门面向成长型新兴中小企业的证券市场,1999年纳斯达克日本市场的创设,更为中小企业打开了国际资本的融资渠道。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还是以信贷银行为主体,它占据了绝大部分金融资源,使其它金融机构不发达,导致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是依靠银行贷款。中国人民银行一份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有98.7%来自银行贷款。可见,民营企业融资只有“华山一条路”可走。而在某种意义上,资金对民营企业而言又意味着生死存亡。正是看中了这种商机,担保机构应运而生。

有关专家也指出,民营企业融资难,根本原因是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毋庸讳言,限于中小企业的经营特征及普遍的信用环境,这种状况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改变。因此,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最主要还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为此,国家及广东省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信用担保行业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大力度扶持信用担保行业,通过担保机构提升中小企业信用度,利用担保资金的杠杆和放大效应,撬动银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大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广东省财政出资成立了注册资本金20亿元的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深圳市政府出资6亿元,银行、担保机构出资4亿元成立了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中心,广州市财政拨出1亿元给广州市融资担保中心开展再担保业务试点,韶关、梅州、肇庆、惠州等市县成立了财政全资或控股的担保机构,21个地级市全部成立了担保公司,全省信用担保体系架构初见端倪。

担保体系建设也直接促进了广东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至2009年末,我省纳入省中小企业局登记备案的有303家(不含省再担保公司),备案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达319.55亿元,平均每户注册资本达1.05亿元,其中注册资本达到或超过1亿元的有117家。303家备案担保机构累计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额3046.68亿元, 累计担保企业196375户,其中,2009年担保总额1292.52亿元,担保企业数为55113户。受保企业担保融资后增加销售额2129.62亿 元,增加利税185.65亿元,增加就业人数约91.6万人。担保行业为广大中小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GDP高速增长,民营企业功不可没。如何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一条快车道,让它们在融资上少碰钉子”,国家一直无法破解。如今,担保行业的兴起,仿佛让我们找到了症结所在,希望为民营企业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上一个: 美国医生八大保健绝招 下一个: 加强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应对中国金融安全问题(作者:BINCHINA/广东国际经济协会)
^